更新時間:2016-03-03 11:01:01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呼延姓的來源_呼延姓起源_呼延姓的來歷
姓氏源流
呼延(Hū yán 嘑延)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各民族變姓,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國改為呼延氏。”在史籍《漢書》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記·匈奴列傳》中這樣記載:“呼衍氏、蘭氏,其后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在史籍《漢書·匈奴傳》中也有同樣的記載。在史籍《后漢書·南匈奴傳》中記載:“異姓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四姓,為國中名族。”在史籍《晉書·北狄·匈奴傳》中則載“其四姓,有呼延氏、卜氏、蘭氏、喬氏。”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為姓,稱呼衍氏,為古代匈奴族四大姓呼延氏、卜氏、蘭氏、喬氏之一。曹魏末期至東晉時期,南匈奴貴族呼衍部落進入中原后,改“呼衍氏”為“呼延氏”、“須卜氏”為“卜氏”、“丘林氏”為“喬氏”,成為漢字復(fù)姓,至公元五世紀已經(jīng)融入漢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呼氏、延氏者,亦有傳說因避難改陳氏、許氏、劉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今山西省有一呼延山,在呂梁地區(qū)石樓縣西部,以有呼延贊之墓故名。呼延贊諸子耳后刺字曰:“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并文其體“赤心殺賊”四字。今近處多有呼延氏復(fù)姓者,據(jù)傳皆其后裔。
源流二
源于改姓,屬于帝王賜姓為氏。據(jù)史籍《漢書》的記載,呼延,又為鮮卑族姓氏之一,按唐朝時期大儒顏師古的注釋,即今天所稱的呼延氏。鮮卑族呼延氏,出自晉朝時期的鮮卑族人稽胡楚,因有功于社稷,被晉王朝庭賜姓為呼延氏,其后裔子孫因此隨之稱呼延氏,逐漸融入漢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呼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在北魏正始中期,該支呼延氏族人呼延勤為定州刺史,駐守定陽鎮(zhèn)(今山西介休),被北魏朝廷賜姓為賀遂氏,因住南汾州仵城縣(今山西臨汾隰縣),音訛者又稱其為賀悅氏,這一分支呼延氏從此改稱賀遂氏、賀悅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賀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出自賜姓。晉代鮮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賜姓呼延,后代因此隨之姓呼延。
源流四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出自元、明時期的費雅喀奇勒爾人,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費雅喀奇勒爾人,就是漢朝時期匈奴民族的一個殘支,后分別融入蒙古族、赫哲族,當(dāng)時人稱奇勒爾人,居住于費雅喀地區(qū)者(今黑龍江南岸下游一帶),被女真族人稱之為“費雅喀奇勒爾人”。
據(jù)傳,其原本是匈奴呼衍氏部落分布于東北地區(qū)的遺眾,按史籍《吉林通志》的記載,該支族人成員主要有赫哲族、滿族、蒙古族等,皆稱希努爾呼氏,滿語為Sinurhu Hala,主要群體世居蘇穆噶山(今俄羅斯境黑龍江下游),后有一支族人在清朝時期隨軍遷徙至陜西神木地區(qū),改漢姓為呼延氏、呼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呼延氏復(fù)姓或是典型的源出少數(shù)民族的古老姓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則沒有,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七十位門閥,望族出安定郡、新蔡郡、太原府。呼延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jù)《姓氏考略》有關(guān)于“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國改為呼延氏。”的記載。《漢書》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呼衍,按唐顏師古注,即今天所稱的鮮卑姓呼延。由此可知,呼延氏原來是匈奴族人氏,在漢代初期到中國來的,至今也有2000年的歷史。至于誰是第一個改姓呼延氏的,無從考證清楚。頭一位揚名于歷史的呼延姓人士是南北朝時前趙的呼延謨。宋代有呼延贊。呼延復(fù)姓的人多在山西,其中有一支遷到陜西后就改姓呼了。呼延復(fù)姓望族居安定(漢武帝時置郡。相當(dāng)于甘肅省平?jīng)龅貐^(qū)的一部分及寧夏西部。治所是高平,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寧夏省固原縣)、新蔡(晉惠帝時將汝陽郡分出一部分置新蔡郡,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地區(qū))。
今山西省的平遙市、屯留縣、雁北地區(qū)、石樓縣,湖南省,黑龍江省,陜西省的西安市長安區(qū)、延安市延長縣、榆林市、綏德市、寶雞市、三原市、清澗縣、周至縣、神木縣,江蘇省的徐州市邳州市、新沂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浙江省的常山市、衢州市、蘭溪縣,四川省的成都市、西昌市、漢源縣、涼山州,廣東省的廣州市,山東省的蓬萊市,河南省的焦作市、周口市、林州市(林縣),甘肅省的慶陽市等地,均有呼延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