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當前位置:首頁 > 姓名算命 > 姓氏起源 >

行姓的來源_行姓起源_行姓的來歷

更新時間:2016-03-02 17:36:34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行姓的來源_行姓起源_行姓的來歷

行姓的來源_行姓起源_行姓的來歷

來源

周有大行人之官,吾祖居之,任官之以官為氏,此之謂行氏之始也。

注:《周禮》: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xié)諸侯之慮。時會以發(fā)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國之慝。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之福。賀慶以贊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災。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待其賓客,大戴禮記。朝事》云,《禮》:大行人以九儀別諸侯之命,等諸侯之爵,以同域國。

由來

《阿衡與合陽行姓 》

史耀增

就全國范圍來講,行(xíng)姓是一個小姓,不載于《百家姓》,但在合陽縣,有行姓居住的村莊卻有好幾個。甘井鎮(zhèn)的北護難村、坊鎮(zhèn)的趙家村和小伏六村、新池鎮(zhèn)的行家堡和北王莊都有行姓聚居。新池鎮(zhèn)還有一個大村子叫行家莊,如今已沒有一戶行姓,但既以行家莊為村名,想來當年村中的行姓應該占大多數。

合陽民間傳說,行姓是被譽為“千秋賢相”的伊尹的后代。伊尹助湯有功,湯王封其為阿衡,其后裔遂以“衡”為姓。后來族中有人犯了事,族人恐怕受連累,便去掉“衡”字中間的“魚”,改姓行。北護難村的行知省(1902—1976)先生是譽滿關中的拓碑專家。今年6月,我有幸在北護難村見到了先生在1963年農歷正月親手續(xù)成的《重續(xù)行氏家譜》,在其所撰“自序”中說及行姓的起源時這樣寫道:“吾行氏即商湯伊尹元圣之后,官居阿衡,后人以官為氏,四世之前,皆姓衡氏。因衡中魚兒反心,唯恐人丁稀少,后輩改衡為行。”這是“改衡為行”的另一種說法,雖與民間傳說有異,但兩者關于“行姓為阿衡后裔”的認同卻是一致的。1996年版《合陽縣志》記載,百良鎮(zhèn)的尹莊是伊尹的故里。在離尹莊五里路的莘村東南方有伊尹墓。行知省先生家境清貧,靠在四鄉(xiāng)拓碑、出售學生仿格貼補家用。有一次轉鄉(xiāng)來到莘村,見伊尹墓園里的柏樹遭到砍伐,便找到村中呂姓人家質問:“為何把我先人陵里的柏樹砍得不成樣子?”因為據說莘村呂姓是為伊尹看守墓園的,代代相傳。呂姓人家見先生怒氣沖沖的樣子,便問:“你貴姓?”行先生答:“我姓行。”呂姓人覺得奇怪了:“你既姓行,伊尹咋是你先人?”行先生便講了由“衡”改“行”的事,村里人這才明白了,忙向行先生賠不是,保證以后要好好地保護墓園不受破壞。

小伏六村的行海亭(1890—1945)是楊虎城將軍的部下,以英勇善戰(zhàn)出名。據說其眉毛既長又硬,能擱住一根卷煙,因之人們皆稱其為“行長眉”,知道真名的人反而少了。“西安事變”中,楊將軍派他鎮(zhèn)守陜西的東大門潼關,可見對其信任的程度。行海亭晉升旅長被授予少將軍銜后,曾專門到莘村的伊尹墓園祭祖,說伊尹是他們行家的老先人。2005年冬天,筆者曾專門就此事采訪了行海亭的堂侄、離休老教師行紅先生。年過古稀的行紅先生說,確有到莘村祭祖這件事,但他在外上學,沒有參加這次活動。他們村的行姓是從趙家村遷來的,他小時候曾在清明節(jié)去那里上過老墳。因為家譜丟失,什么時候遷來的,到小伏六村繁衍到多少代,已經說不清了。行知省先生所續(xù)北護難村行氏家譜載,“明朝末年,吾祖四世,由坊鎮(zhèn)趙家村遷至護難村,迄今已歷十六世。”北護難村還有一支由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移民而來的行姓,與該村原有行姓同姓不同宗,按遷來的時間順序分別稱為“前行家”和“后行家”。“前行家”的始祖名養(yǎng)浩,三個兒子分別叫學曾、學詩和學易。長子與三子沒有后代,如今“前行家”均為次子的后裔。后裔中還有一支遷到了寶雞。據今年已經80歲的行德科先生講,當年“后行家”的先人帶著三個兒子定金、定銀、定玉來到合陽,打聽同姓之人,以便互相有個扶幫。找到了北護難村,落腳在相距僅半里的南護難村東坡,依崖打窯而居,因為那里溝地多,便于開荒種糧。后來光景日漸富裕,又移居北護難村。現已有十四世,輩分字為定、垚、維、邦、固、繼、爾、建、有、九、衡、道、丙、守。據說后裔中還有移居富平、洛川等地的。2005年冬,北王莊發(fā)現一通雖已斷成幾截,但卻字跡清晰、內容完整的祖陵碑,碑文記載行氏遷徙源流,碑陰刻七至十二世世系表。碑立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距今近300年。從碑文可知,該村行氏系明永樂年間從坊鎮(zhèn)趙家村遷來,始祖名好禮,迄今已600余年,繁衍至二十五世,1400余人。但在該村2006年新續(xù)《行氏族譜》中十九世孫行方先生所撰序中,對于行姓的來源卻有另一種說法。說是百良鎮(zhèn)莘村東南一公里處舊名秦莊頭,伊尹墓即在此。伊尹的“后裔襲封于衡,至周末有衡子,以官為氏,故姓衡氏”。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年)三月,元軍與朱元璋部激戰(zhàn)于潼關,元軍大敗,退至秦莊頭,亂兵放火,村毀人亡。孑遺“衡”氏無家可歸,乃簡為“行”氏,這便是行姓的來源。是年冬,行培元遷至金水溝畔北護難村,行改玉則移至趙家村落腳。在這里,兩村行姓均系從秦莊頭遷出,而與北護難村“行氏族譜”所載該村行姓系“由坊鎮(zhèn)趙家村遷至北護難村”之說不符。

阿衡伊尹的故里在百良鎮(zhèn)尹莊,其墓在莘村,既然行姓是阿衡的后代,為何徐水之陽偌大的百良塬上卻沒有一個有行姓居住的村莊?徐水溝南行家莊的行姓人家到什么地方去了?另一個以行為村名的行家堡行姓,又從何而來?北護難村、小伏六村和北王莊的行姓都是從趙家村遷去的,那么趙家村的行姓真的是舊秦莊頭劫后余生的衡氏嗎?這一切都為我們留下了需要繼續(xù)探索的課題,而且是研究伊尹這位歷史名人時不能避開的課題。

上一篇:漢姓的來源_漢姓起源_漢姓的來歷
下一篇:虎姓的來源_虎姓起源_虎姓的來歷
相關文章
勵姓的來源_勵姓起源_勵姓的來歷 暢姓的來源_暢姓起源_暢姓的來歷 東方姓的來源_東方姓起源_東方姓的來歷 烏孫姓的來源_烏孫姓起源_烏孫姓的來歷 沈姓的來源_沈姓起源_沈姓的來歷 野姓的來源_野姓起源_野姓的來歷 逄姓的來源_逄姓起源_逄姓的來歷 士姓的來源_士姓起源_士姓的來歷 強姓的來源_強姓起源_強姓的來歷 媯姓的來源_媯姓起源_媯姓的來歷
推薦欄目
生辰八字運勢運程在線排盤抽簽情侶速配民俗預測姓名測試手相圖解面相圖解痣相圖解風水知識周公解夢趣味測試節(jié)日祝福陰陽歷轉換萬年歷
如果您不想在當前使用的電腦留下您的算命記錄,請點擊首頁的“重新測試”按鈕,如果沒有此按鈕,說明您的信息已經清除
周易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算卦習俗同樣有著長遠的影響,請科學的對待它們,不要執(zhí)迷其中。
The main provision of this Web site:Free fortune-telling and forecast.
Copyright © dajiaz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大家找算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