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6-03-02 13:50:16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祭姓的來源_祭姓起源_祭姓的來歷
姓氏源流
單一淵源:源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旦之子祭伯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西周王朝初立,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姬鮮被分封到管國(今河南鄭州管城)之后,稱管叔。由于管叔不滿意兄長周公旦執(zhí)政,因此不但不幫助西周鎮(zhèn)守東方,反而在周成王姬誦元~三年之間(公元前1103~前1101年),和殷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勾結(jié)在一起,發(fā)動了叛亂。周公旦親率大軍東征,苦戰(zhàn)三年,在公元前1101~1100年左右,平定了“武庚叛亂”(三監(jiān)之亂)后,撤消了管國。但是中原的鄭州一帶又是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不能無人執(zhí)守,因此周公旦就把自己的第五個兒子祭伯分封到了黃河南岸的祭地(今河南鄭州新區(qū)),祭伯在該地區(qū)建立了城池,建城后名為祭伯城,簡稱祭城,故址在今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祭城鎮(zhèn)。
到了春秋初期,鄭國占據(jù)了祭地,鄭莊公又把祭城賞賜給了大夫祭仲,其后裔子孫世代沿襲,并一地名為姓氏,稱祭氏。宋朝歷史學(xué)家鄭樵考證:祭氏,就是“以邑為氏”。史書中亦記載:“周公子祭伯,其后為氏。”到了南北朝時期,有一部分祭姓族人認(rèn)為“祭”字不吉利,而“訾”字則有資財之意,表示富有和充裕,遂改為訾氏。
祭伯的后裔子孫祭氏、訾氏,皆世代相傳至今。祭氏的正確讀音作zhài(ㄓㄞˋ)。
遷徙分布
祭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而分衍的訾氏則在臺灣省名列第五百八十七位。祭姓出自姬姓,為周公旦的第五個兒子祭伯,被封于祭國,爵位為伯,世稱為祭伯,祭伯的后人,有的以國名為氏,稱為祭氏。依照《路史》的考證,當(dāng)時的祭國也就是今河南省鄭縣的東北。至南北朝時,有的祭姓族人,認(rèn)為祭姓不吉利,而訾字有資財之意,表示富有和充裕,有部分人遂改為訾姓。祭姓望居太原郡(秦代置,漢為太原國,后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